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专家研究
比亚迪领跑国产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?一年业绩狂翻三倍超百亿,彻底翻身!
来源:江老师 作者:江老师 关注:567次 更新时间:2023-03-21

前两天,有外媒报道称,特斯拉已经叫停与比亚迪的合作,将比亚迪送上热搜。随后比亚迪官方做出了回应,表示,“特斯拉叫停与比亚迪在电池上的合作”的报道为不实信息,与实际情况不符。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社交软件发文表示,有关“特斯拉暂停与比亚迪电池合作”的报道不实,两家公司“关系积极”。这才让人注意到,过去比亚迪的利润一直是不温不火,好的时候一年三五十亿,差的时候也可能才十几亿。但在去年,比亚迪赚了160亿,这个数据曾经震惊了不少人。

因为比亚迪在研发投入上非常大,所以利润一直不如吉利跟长城两大竞争对手。不过随着比亚迪突破技术的壁垒,在销量上也是迎来了大爆发。去年全年销量超过了186万台,按照这个发展速度,有专业人士预估,今年比亚迪有望超过250万台。目前比亚迪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近2成的市场份额,而比亚迪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冠军,销量比特斯拉还高。细扒比亚迪究竟靠什么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呢?

1679379174117779.png

因势而谋把握趋势

抢占新品类机会

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,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。我国是汽车大国,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,但传统燃油车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,并且高度依赖进口石油。

而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部件,以及充换电站等,能为汽车市场开辟新的赛道,提供弯道超车的可能。因此,政府出台了各项鼓励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。不少车企察觉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,开始抢占空位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2934.png

企业战略是发现并捕捉未来的机会,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至关重要。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容量正在不断的扩充,仅中国市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688.7万台,如果没有意外今年还会大幅上涨。市场暴增背后不仅是机遇,也有巨大的既得利益,汽车作为一种高附加值耐用消费品,属于可选消费,消费频率并不高,基本不存在冲动消费,因而对品质品牌要求相对严苛。比亚迪因势而谋把握趋势,并且早已做好了准备。

1679379750686707.png

洞察国内市场先机

强势聚焦新能源汽车

对企业来说,不管产品有多丰富,在顾客的认知中都只能代表一个品牌或一个特性。对比亚迪而言,聚焦新能源汽车是集中优势兵力发展优势产品。燃油车本身不是比亚迪的强项,舍弃这块的业务,把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,顺着国家汽车发展战略,才能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目标。比亚迪曾经被特斯拉嘲笑“没有好产品”,在国内一直也是被质疑低端,车型难看,卖的都是网约车的品牌,如今也需要刮目相看了。

去年4月,比亚迪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,根据战略发展需求,比亚迪已于三月分停止旗下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业务。未来,比亚迪的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业务。同时公告还称,未来保证已购买比亚迪燃油车的用户,其还将为用户持续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售后保障,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应。此举意味着,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放弃纯燃油车业务的汽车企业。汽车内核功能差异化不大,但可塑造出不同的品牌文化与形象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偏好,如果品牌IP能塑造成功,整车厂可以形成相对难以复制的品牌优势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2939.jpg

举个典型的例子,曾经的SKG几乎涉足所有品类的小家电,终究难敌美的。2016年SKG公司借助咨询公司进行了战略定位,在找到优势产品后,停止了几十个品类,近300个SKU的产品销售,全力聚焦按摩电器领域。历时3年,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,成为品类第一。同理,比亚迪自去年宣布聚焦后,每月保持“10万+”销量,且9月份销量突破20万辆,连续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,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成绩。比亚迪“聚焦”这一做法的大获成功,再次证明了聚焦的威力。

1679379794146657.png

搭载核心技术优势

轻量化集成建立护城河

新能源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最为缺少护城河,既难有核心技术优势,也难以建立品牌效应。供给端建立强大护城河、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是关键。众所周知,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有三大件:电池、电动机和电控系统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,电池没有电或者蓄电能力差,会严重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。在比亚迪众多技术当中,CTB技术是比亚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,它的出现让电车在续航、操控、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。

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,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,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、电机、电控、整车核心技术,以及全球首创的双模技术和双向逆变技术,可实现动力性能、安全防护和能耗的多重跨越。比亚迪原本就是依靠生产电池起家的,在电池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。比亚迪转身制造燃油车之后发展并不算顺利,生产的汽车也只有一款比亚迪F3名气比较高。后来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,比亚迪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,凭借之前积累的电池技术,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混得风生水起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2943.jpg

比亚迪不仅会造车,还会造电池。去年3月份,比亚迪正式推出了“刀片电池”,不仅提升了续航里程,电池的稳定性,安全性也得到了提升。以搭载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为例,其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40500N·m/°,这不仅使整车安全性大大提升,也能让车辆的操控响应更加灵活;而在CTB技术的加持下,三明治结构的电池包,可以在经受重达50吨的卡车碾压后,不冒烟、不起火,电芯仍处于安全状态,而且再次装车后仍可正常使用,这足见其超高的强度。比亚迪的CTB方案在轻量化及集成度上恰到好处,并且安全性高,比较符合未来发展趋势。

1679379884716480.jpg

全产业链自研

科技创新不卡脖子

话说回来,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,但是却不敢大胆尝试的主要原因,还是担心养车成本不可控。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烧油一个用电,理论上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养车成本更低。可是实际用车过程中,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性能会逐渐缩减,车辆开三年之后就要换一块新电池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能源供给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拿电动车举例,想要增加续航,最直接的一个做法就是增加电池容量。但是,电池容量增加,随之而来的就是电池重量的上升,接着就会导致电耗增加。所以,电池容量越往上走,对于续航的增益就越小。同时,电池容量越大,理论上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高。

比亚迪从代工厂出发,凭借一路坚持自研,相继推出刀片电池、DMi插电混动技术、e平台3.0,车规级芯片.....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车拥有核心技术最多的车企之一。如今的比亚迪在经过二十多年的自主创新下,拥有大量先进的核心技术。据有关数据统计,比亚迪今年二月份的销量达到193655辆,比排名第二到第九等八家车企销量总和还要多。这些技术中,刀片电池算是比亚迪热度最高的创新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是磷酸铁锂,却通过结构设计创新,使之能量密度达到了同体积的三元锂电池的水平。这不仅让比亚迪汉成为自主品牌中,第一个销量稳定过万的车型,也让磷酸铁锂的装机量,实现对三元锂的超越,电池技术可谓引领了行业发展。小米汽车和蔚来新车,都与比亚迪的弗迪电池签署了刀片电池合作协议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2950.png

对于比亚迪来说,DM-i插混技术也是重要的创新。2021年比亚迪发布DM-i混动平台,凭借低成本和低油耗等优势,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插混车型与燃油车的平价。随后比亚迪推出秦PLUS DM-i、宋PLUS DM-i、唐DM-i等多款车型,其插混车型起步价比同款油车的起步价仅高出三四万元,这也是比亚迪敢于率先宣布停产燃油车的根本原因。IGBT 4.0和ECU芯片,则让比亚迪不被技术卡脖子。除了全系自研外,比亚迪最大的创新是做到提前量产以及便宜。DM-i也让比亚迪插电混动车能与燃油车的性价比竞争。

另外,e平台3.0能够率先用到比亚迪最便宜的车型海豚上,也说明这套智能架构平台并不贵。产品平台是产品战略的核心部分。一方面,它明确了实现核心战略愿景的基本架构,是公司战略愿景的承载平台;另一方面,它为产品线战略建立了基础,将公司战略愿景具体化,同时也为公司设计产品线战略提供指导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比亚迪的e平台3.0也充分展示了,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做到全球领先,价值创造越独特就越能在生态系统中成长,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就越有位置。也就是经常提到的平台策略的一致性,是实现“多快好省”开发的关键。

1679379944722153.jpg

自研人才储备

新能源市场抢先布局

在自研人才储备方面,比亚迪也在逐步进行布局积累中。根据此前比亚迪发布的招聘信息看,智能网联开发中心在大量招聘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智能语音三个方向的人才。其中,智能驾驶的岗位和涉及领域最多。人才储备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,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,也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。

除了总部所在地深圳之外,比亚迪在上海也在招聘智能驾驶相关的算法开发、算法应用、融合定位、软件开发等细分领域的岗位,在西安也招聘与硬件开发、功能安全相关的岗位。另外,在公开的招聘网站上,目前仍可以搜到一些关于比亚迪智能驾驶的岗位招聘信息。

而官方招聘海报对智能驾驶部门的描述是这样,“智能驾驶开发部,是比亚迪乘用车智能驾驶系统研究及开发部门,负责公司智能驾驶发展规划、战略布局、开发流程建设、智驾关联能力搭建、公司所有乘用车品牌智驾产品开发及量产。”企业如果能够正确识别和储备具有价值的人才,这些人才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利的技术,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,发展市场新产品和市场,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可见,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全栈自研之路逐渐清晰。

1679379989572513.jpg

提高多元化需求响应能力

智能化或成爆品新思路

过去几年,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迎来了一轮洗牌。造车新势力开始兴起,随后资本加持、造车企业的数量逐步增多,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不断增加。但造车门槛较高,由于战略、资金等问题,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先后倒下,资本市场也开始趋于理性。车企只有提高对多元化、新兴消费需求的响应能力,才能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。不得不说,智能化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竞争指标。

目前,5R1V是比亚迪车型的主流智能化配置,5R13V1L则是比亚迪还在研发过程中的自动驾驶算法方案。比亚迪的智能驾驶和座舱技术晚了一步,当下采用的是融合多方供应商的方案,比如百度的ANP和人机共驾地图,英伟达的Orin计算平台,以及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的软件算法。百度的ANP2.0产品几乎类似于“即插即用”,可实现停车场、高速公路场景下的一些智能驾驶功能。然而ANP3.0产品,则对标特斯拉FSD,增加了城市道路的智能驾驶能力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2956.png

但是比亚迪使用供应商方案采购的模式,一方面,自己既不能掌握核心算法,也不能自己上手优化;另一方面,还把最重要的用户体验交给了供应商,对比亚迪来说并不是长久之计。只有实现真正智能化的比亚迪,才能彻底打败合资品牌,与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“掰手腕”。再加上,新能源车才刚刚开始经历品牌信任度考验,如果品牌只是建立在烧钱的基础上,那么钱总有烧完的一天。真正的信任来源于消费者,来源于市场对产品的认可,来源于在产业生态构建中起到积极作用。这是比亚迪的时代机遇,也是国产车弯道超车的最大挑战。

1679380060866302.png

成本占据竞争优势

安全质量成隐患

在比亚迪的发展史上,品控一直是众多车主诟病的地方。在燃油车时代,比亚迪生产的许多燃油车就存在着严重的漏油现象。不好的品控让比亚迪的销量曾长期落后于长城、长安、吉利以及奇瑞等其他国产品牌。直到新能源时代来临,比亚迪才等来自己一飞冲天的光荣时刻。可在这荣耀之下,比亚迪并非高枕无忧。

微信图片_20230321143000.jpg

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,比亚迪真正的竞争优势不是独有的尖端技术,而是成本。比亚迪是一家全产业链的汽车集团。除了玻璃和轮胎,比亚迪几乎都有涉猎。但是在单一环节上,比亚迪的产品都没有做到行业第一。这种全产业链模式,让比亚迪拥有天然的成本优势。可是,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越来越成熟,比亚迪的成本优势也在慢慢消失。尤其是在产品质量上,比亚迪难以全面保持自研自产的零部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而电动汽车是一个整体,零部件上的瑕疵很容易反应在整车上,从而带来额外的质量隐患。

有网友对比亚迪自2022年以来的自燃事故,并做了一个统计。按自燃数量来算,排名第一的是比亚迪唐,发生了近30起自燃事故。其中,在2月至4月期间,有8辆比亚迪唐自燃。在自燃事故频发的压力之下,比亚迪于曾召回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生产的部分唐DM车型电动汽车,共9663辆。在召回通告中,比亚迪首次承认,动力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。这意味着,刀片电池所经历的针刺试验,并不能彻底解决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问题。所以,如果比亚迪不能解决自燃的问题,也就没有未来。

1679380419293702.png

结语:

新能源产业链是未来我国最具潜力和价值的赛道之一。尽管新能源车已从超高速增长转为高速增长,未来在碳中和战略目标推动、新能源车性能提升、基础设施完善的趋势下,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仍存在中期替代趋势。不过,燃油车面临的销量上限,新能源车终将会面临。一方面,从市场需求来看,虽然随着新能源补贴等优惠政策到期,新能源车的需求增速可能边际放缓,但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趋势并没有改变,空间依然很大。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是某一个企业的崛起,而是全产业链的崛起。在任何单一环节,中国新能源汽车都有替代方案,都不会被外国企业卡脖子。这种全产业链的崛起,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撑力。

另一方面,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性,品牌迭代速度会像智能手机、家电行业一样较快,因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品牌打造需要技术与创新加持,提升核心性能、改善消费者体验,甚至技术突破创造出新需求,这也为新入局的新能源车企提供了更宽阔的赛道。但新能源车企未来若想在赛道充分洗牌打造火爆市场的产品,可以考虑整合上游核心技术,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科技企业。看准市场后应该快速推出产品、加快投资,进一步抢占燃油车市场。使产品有瘾,使品牌恒爆。

(文章部分图片、视频及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,如需转载请联系)

-END-


Copyright 江新安教授的官网 浙ICP备2022014300号-2 浙ICP备2022014300号-1